还记得,2018年6月13日来到中牟县人民法院报道,来到这个让我向往而又有些害怕的地方,它是那么的威严,那么的神圣,那样的容不得一丝的亵渎。在我心里,它不仅仅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更是我这一年来为之奋斗的地方,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与坚持。
当时被分到了官渡法庭,等待着杨庭长来领人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不禁让人感慨时光太匆匆。这半年时间,让我对法院有了最为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人们眼中的朝九晚五,而是朝五晚九;它不是人们向往的铁饭碗,而是满满的责任与担当;它不是人们眼中所谓的拿了判决书也无用的部门,而是维护司法尊严、保障人民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不是人们口中相传的脸难看、门难进,而是全心全意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虽然,这半年里一直加班,没有回过几次家,但是当我们看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当我们看到农民工拿到工资时脸上的笑容,当我们看到为婚姻伤心哭泣的双方冰释前嫌,当我们看到借贷双方当庭履行完毕的洒脱,当我们看到双方当事人当庭调解握手言和,我们会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其实,我们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审判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
说一下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买卖合同案件,标的额是1400元,但是被告却一直联系不到,于是在一天下午与书记员李晓天同志去三官庙乡圪垱街村向被告送达应诉手续,距离法院大概近60里,一路导航到达当事人的村里,经过一次次的询问,一次次的解释终于找到了当事人的家,很遗憾的是家里无人,我们只能在被告家门口一直等,终于等来了被告的母亲。但是现实又一次让我们很意外,被告母亲坚称与被告无任何关系,不认识被告,什么事都与其无关,而且被告母亲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荒无人烟的田地里与孩子玩耍。我们一直紧跟其后,我们耐心的向其解释案件的相关情况,劝说了近一个小时的情况下,被告母亲终于承认其与被告的母子关系,并承诺会将应诉手续转交被告。在我们认为大功告成的时候,才发现,由于现场录音录像,我与李晓天同志的手机都已经没有电了,而且天已经完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而我们俩个又都是第一次来这个陌生的地方,根本不认识路,我们只能凭借来时的记忆摸索方。在路上,我不敢说一句话、不敢出声,生怕会迷路,生怕会使原本孤立无援的气氛显得更孤立无援,我们边走边停,一路上基本没有车辆,没有人烟,凭借着仅有的记忆,跌跌撞撞下,我们终于返回到法院。
这个案件虽然标的额很小,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于本案的原告来说,却是他一个月的收入,是需要他辛辛苦苦补胎一个月才能挣的的收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案件对于别人的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当初我们在国旗下宣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本案进行了判决,被告还主动与我们联系,询问原告电话,想要及时向原告履行。看到这样的结果,感觉当时怎样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让我们更坚信你若不放弃,光明一定会到来。
虽然我们拿着微薄的工资,虽然我们一年不曾回几次家,虽然需要承受很多当事人的不理解,但是我们依然坚守岗位,依然加班加点、保证案件的快审快结,这些都是因为热爱。在以后的时光里,我们一定会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放松、不懈怠,为司法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