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说的话我都不相信,她说话都不算数,说了很多回了都不给我钱,要是还不给钱就开庭吧!”说话时原告火冒三丈。
被告干了啥?为何原告如此生气。今天,我们走进中牟法院特邀调解员娄建英的调解现场,一起来看调解员如何破局!
案件前情
原告刘某某从事卫生纸批发,2023年3月被告在原告处采购一批卫生纸,经双方确认,被告购买的卫生纸价值34800元,因被告资金短缺,提出过几天等老板把结账了再向原告支付货款,到期后原告向被告多次催要34800元货款,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支付货款。2023年8月在原告多次催促下,被告向原告刘某某出具了借条一份,借条显示:“今借刘某某现金叁万肆仟捌佰元整(34800元),8月底还完,借款人金某某”到期后,原告多次联系被告均联系不上,于是将被告诉至法院。
被告口难开 案件冷处理
中牟法院特邀调解员娄建英老师收到案件后,仔细查看案件材料,了解案件的争议点,认为矛盾的源头在被告处,于是首先联系被告,被告说:“我只是作为一个中间人,为老板采购物品,然后从原告处赊购物品,在原告和我老板中挣一些差价,老板那暂时没钱,我也没办法呀。”
面对被告的逃避,娄建英老师觉得应该给被告几天“冷静期”,追得越紧被告可能越会产生抵触情绪,于是便给被告发信息,告诉被告如果现在真是困难的话,咱可以给原告定个还款计划,被告可以冷静地考虑考虑再联系调解员。
“以心换心” 案件有转折
几天后,调解员手机上收到一条信息,是被告发来的:说她已经催促自己老板了,老板也同意给这个钱,但是老板说账上暂时没有现钱,需要耐心等一下。
于是,娄建英老师趁热打铁,随即给被告打去电话,从被告口中得知:被告的老板决定先支付1万元,剩余2万元余元需要等到月底才有希望拿到。电话里,调解员肯定了被告所做的努力,也明白被告老板的难处,此时的调解员也明白,唯有让被告老板分期付款,原、被告之间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波三折 结局终圆满
在调解员的努力下,本来想着分期付款这个调解结果原告会同意的,没想到,原告得知后生气地说:“被告说的话我都不相信,她说话都不算数,说了很多回了都不给我钱,要是还不给就开庭吧!”
娄建英老师赶忙解释道,调解书跟判决书是一样可以执行的,被告如果不按期履行就可以申请执行了。原告在娄建英老师的开导下表示同意被告的老板分期付款,双方签订调解书,至此,这起买卖合同纠纷在诉前调解阶段圆满化解。
一直以来,中牟法院立足县域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完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打造覆盖全域的调解员队伍,通过开设模拟法庭、特色调解室、邀请当地有名的“之凤说和团”加入中牟法院调解队伍等系列举措,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的“神经末梢”,积极在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司法实践中展现新时代法院应有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