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要求,紧紧抓住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化解纠纷的司法需求,大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共享法庭”、“模拟法庭”、‘和谐中牟诉源治理’微信小程序,是中牟法院推行的解纷新举措,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开辟了新路径。
“共享法庭”成了解纷驿站
“开在万邦市场里的‘共享法庭’,正是为了让这里的企业商户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司法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法官说道。
近日,中牟县人民法院将庭审现场搬到了万邦·5G便民共享法庭,这是共享法庭投入使用后的第一次开庭。
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本案中,涉案标的并不大,但正因为双方的合作模式、结算方式等因素,造成被告对货款数额并不认可,也就导致了最终调解时被告认可的数额与原告起诉的数额不一致。法官结合双方诉辩意见以及原告的证据材料,给双方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最终双方在共享法庭里签下调解协议,被告于当日将款项履行。
万邦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市场商户及流动人员遍布全国,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商户法律意识淡薄,难免出现纠纷,纠纷的解决不能单纯靠审判来补救,而应从源头上预防或者杜绝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如何权衡案件的审理与纠纷源头化解,维护万邦市场和谐稳定这一问题,中牟县人民法院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实践。
入驻中牟县万洪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特邀调解组织,设立调解室,推出“共享法庭”、发放致万邦市场全体商户的一封信,给辖区人民群众了提供“家门口”的调解站,“麻雀筑巢”初见成效。
“模拟法庭”拓宽解纷渠道
“啥也不说了,咱俩都各退一步,我会按时把钱还你。”被告小王认真地说道。“好,按照还款时间,按时还上就行。”原告小张面带微笑地说。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这是由特邀调解员中的退休法官组建的“模拟法庭”,把法庭判案形式“搬”进调解室,相比于以往常规的调解,“模拟法庭”引导当事人依法主张,讲证据、讲法律,避免在维权过程中陷入“各执一词”的僵局;相比于真正的法庭,“模拟法庭”氛围又相对放松,能让双方当事人敞开心扉,大大提升调解效率。这一创新举措推行以来,深受群众认可和好评。
“模拟法庭”将法院的解纷之道触及到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也会给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添更多活力。
有了纠纷“码”上解
“网上立案太方便了,不用带着材料再跑到法院,只需网上提交材料,动动手指在微信小程序就能立案,真是省时又省力啊。”当事人称赞道。为减轻当事人诉累,真正实现便民利民,中牟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推出了‘和谐中牟诉源治理’微信小程序,打造“法院-乡村”线上直通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我要调解、我要立案、我要保全、联系法官等多个服务模块,群众足不出户就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生成诉源治理需求工单,平台对案件进行筛选、委派,便可实现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真正实现纠纷“码”上解。
调解组织蓄力赋能
“你的大棚遮住光影响俺的蔬菜成长”
“我的大棚建在我的地上,恁没事找事”
邻里村民因植物采光问题在雁鸣湖人民法庭前吵闹起来。了解情况后,法官携村委会干部以及人民调解员一起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此次纠纷,将矛盾化解在了萌芽阶段,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中牟县人民法院以人民法庭为支点,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聚焦“村、乡、县三级调解机制”,能动履职,带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发展,使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
在“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推进过程中,中牟县人民法院深挖基层调解组织潜力,着力提升其审判辅助、纠纷化解、风险预防能力,发挥调解第一层“过滤网”作用。
下一步,中牟县人民法院将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托“共享法庭”、“模拟法庭”,矛调中心,以“和谐中牟”诉源治理微信小程序推广为契机,延伸治理触角,持续深化沟通,坚持多方多元共治,促进矛盾源头化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能动履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奋力开创新局面。